一个月后,向晚在微博上看见自己拍摄的那支香水广告。

    近七分钟的微电影,她的镜头加起来大约有十秒,一共两句台词。

    为了这十秒钟的镜头,他们拍摄了将近一个小时。

    到最后,向晚终于明白过来,为什么和裴庭树合作过的演员都会有心理阴影。虽则这个人平时看起来似乎什么都不放在心上,可一旦站在镜头下,就全然变成了另一个人。

    尽管他不会说出什么攻击性的语言,可就是全身都散发出一种睥睨的气息,让人觉得,演成这个样子,简直不配站在他面前。

    可不得不承认,裴庭树的挑剔和坚持很有效果。

    那一支广告片,甫一发布,便势如破竹地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,甚至不少专业影评人都发声,盛赞短片在艺术性和演员的演绎上都完全不输文艺影片。

    将短片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,就连向晚也觉得,那两秒里的人,和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存在。

    更鲜活,也更生动。

    脱离了现实的桎梏,短片里的“她”,好像变成了一个更梦幻的虚影,易碎,却也让人留恋。

    她把有自己的镜头截下来,挑了张能看清五官的图片,鬼使神差般,又选了一张与裴庭树的同框,送到楼下的打印店里塑封打印,两张一寸大小的照片,被她珍而重之地藏在手机壳里面。

    视频短片大获成功,由MIRROR掌镜的一组静态大片和片场抓拍也流传甚广,备受好评。

    工作室收到的拍摄邀约,相较之前,更是明显增多。

    自从与裴庭树合作那一次之后,向晚隐约觉得,工作室里的人对自己的态度或多或少有一些变化。

    从前,她与她们只是不算亲近,但有什么需要搭把手的事,她们还是很愿意让她参与其中;而从那天之后,举凡出外景,要么没人带她,要么,等到现场,她就被发配到角落看管器材。

    向晚心里大概知道是为什么,后来几次出外景,也就不主动提出要跟,只留在工作室里,帮着运营部门做一些简单的资料整理和编辑工作。

    今天就是这样。

    她刚将存储卡里的照片导入电脑,预备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类,桌面就被人以指节叩了叩。

    难得没有出拍摄任务的徐越站在她桌边,见她抬头,脸上显出几分犹疑,最后,指一指小会议室,“有时间吗,我们谈一谈?”

    向晚点点头,锁了屏,跟在徐越身后。

    小会议室里没开空调,又有一整面向阳的玻璃窗,一推门,迎面一股夹着橡胶味的热浪扑面袭来。

    “等一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