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字一句读书网>科幻灵异>傻子的燃情岁月 > 138.抗抗管孩子
    张建国一开始走的相当成功。

    找到了外商,注册了海外公司,进入内陆,贷款、办厂。

    开始的那个模具厂,经营的也相当不错,每年可以有几十万的利润。

    可是,还了部分贷款,再加上几个合伙人的分成,落到他手里的,不过二十多万。

    在那个年代,这已经不少了。可是,他还是觉得发展太慢了。

    二十多万,抛去吃喝养小三小四,剩不下几个钱。

    于是,他就想多搞几个这样的模具厂。厂子多了,每个厂都有个二十来万的收入,加起来不就多了吗?

    他就带着外商,到其他城市考察,采取合资或者独资的办法,又在其他城市办了几个模具厂。

    厂子多了,需要的资金也自然增大。他自己没有那么多钱,就又以外商的名义贷款,或者忽悠别人投资。

    两年下来,他在南方不同的城市,手下就有了八个模具厂,可连贷款带吸引他人投资,竟然也欠下了上千万的外债。

    如果他的这八个模具厂,都像第一个模具厂那样挣钱,这上千万的外债,其实也不难还。

    可他本身就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,对管理也是一知半解,这些模具厂又分散在各地,不好逐一严密监控。

    这样一个摊子,别说是他张建国,就是有着管理上万人大厂经验的姚远,也很难说能够有效管控。

    当然了,如果是姚远的话,他也绝对不敢这么去搞企业。

    这正是人家说的,无知者无畏。

    张建军被抓的时候,他就是在搞最后一个模具厂。那时候,有些无法监管的模具厂,已经开始出现亏损的情况了。

    可是,他这一步已经走开,就很难回头了。

    到了这一步,为了弥补前面工厂的亏损和还欠款,他就必须要弄到更多的钱。

    怎么办呢?就得到新的城市,继续办厂,继续合资或者贷款。利用办新厂骗来的钱,弥补前面厂里出现的亏空。

    发展到后来,就只能是不断打着办厂的名义,吸引别人投资,拆了东墙补西墙。办厂就成了他骗钱的手段,不再考虑能否盈利了。

    这样东拆西借地走下去,最终会是死路一条。这一点,他是完清楚的。

    等他处理完了哥哥和专卖店的事情,回到南方的时候,资金缺口已经越来越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