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的开始,也许隐伏在很久之前。而裴思和故事的开始,尚在不远之前。

    因为,她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半大姑娘哩。

    裴家说起来也算是彭都的世家大族,祖上六代在朝为官,裴思和的太爷爷裴君安更是帝王之师,官至宰相。到她父亲裴长风这一代,虽做了武将,却依旧是太子太傅,官拜征西大将军。早年间北击高阙,将高阙人打退到了钧台以北,逆转了姜国百年来受制于人的颓势,年纪轻轻就获封绥远侯。

    按理说裴家高门贵府,裴家子弟应当阔绰无比才是。然而现实情况是,裴家虽然家规松弛,以德理教化后人,但在关于钱的问题上却甚为严苛。按家中长辈的说法,这是从祖上就立下来的规矩,当年君安老爷子官拜宰相,他的小儿子却是个不求上进的小混混,整日里斗鸡遛鸟玩蛐蛐,不务正业,挥霍家财。老爷子一怒之下将他踢出家门,还放下狠话,裴家起于市井微末,不养白食无用之人。从此,勤俭度日便成为了裴家绝不可动摇的纲纪之一。

    恪守祖宗传统的裴夫人每月发给子女们的那几个钱,按裴思和的说法,根本都不够她塞牙缝的。大街上看到新鲜玩意儿,要买;蝶影楼的新戏出了票,要买;更不必说溢香居的吃食了,清蒸八宝猪,江米酿鸭子,拔丝鲜桃儿······统统都要买。不光要买给自己,还要给思齐买,隔三岔五和小友们相聚也要买些吃食。

    为此,手头不宽裕的思和也曾苦恼过一段时间,但当她偶然之中交下一个朋友之后,能买来无数好物的钱从此就有了来路。

    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说起。

    那年春天裴家老太太六十六岁生辰,裴长风三兄妹商议过后,决定为老太太办一场小型寿庆,自家人热闹一下,地点就定在二叔裴长空家。

    二叔家远离城区,地处绣水江边的乐游原上,是一处极阔大的院落。思和从小就爱极了二叔家,尤其爱后院中那一方松风亭,一年之中,无论哪一时节,只要置身亭中,便能听到江中涛声起伏。习习凉风吹来,江水汹涌咆哮之声轰隆隆如在耳畔。家中众人都说,这真是她难得喜欢的清静事。奶奶过去还曾说:“墨无庸这亭子不仅设计得精巧,该不会还有什么古怪吧!看咱们思和,一到老二这亭子里来,就像变了个人似的。”

    其实也无怪乎众人纷纷打趣思和,她自己也承认,她是真的喜欢这亭子,也喜欢在这亭子里消磨时光。和玄鹿大街上的侯府相比,她就是喜欢这里的安逸,宁静,太阳升起又落下,除了有风吹过,一天之中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,什么也不会改变。

    她从未想过,就是在这间亭子里,她竟会遇上那个人。

    奶奶六十六岁寿辰那天,裴府内外从早晨起便人影奔忙,装潢的,备餐的,洒扫的,众声喧哗,无人闲暇。思和起个大早到二叔家准备享受凉爽清风,到时才发现平日里满是小吃的亭子里竟只剩下些空盘残盏。去厨房扫荡一圈之后,归来却发现亭子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。远远望去,那人似乎腰背挺立,衣衫华贵。

    走近看时,却发现原来是个小胖子。身量倒是颇高,可奈何一身匀称的肉不识时务地各处长着,原本剑眉星目颇为俊美的一张脸竟平白添了许多憨气,整个人显得可爱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喂,你是谁啊?我怎么没见过你?”看着眼前人这可爱模样,向来淘气的思和忍不住开始逗趣儿,双眼直直盯着人家的脸,一抹狡黠的笑轻巧地挂在嘴边。

    对面赶紧一个低头躬下身去,“小人是食为天派来给府上送菜的,菜送到厨房,出来找不着路,走着走着就走到这儿来了,还望小姐给小人指一下出府的方向。”

    “哦,这样啊,”思和点着头慢慢说道,“那本小姐带你走一趟吧,反正我也无事可做。”

    “不,不用了,不敢劳烦小姐,您给小人指一条路就可以了。”小胖子慌忙摆手道。

    “那好吧。你顺着这条石子路一直走,走到头向东拐,看到厨房之后再找人问出府的路。不过你可得记清楚,出府的小门在东面,可不在这西北角的后院啊。”思和轻轻拍了拍小胖子的肩膀,依旧是不怀好意地笑了一笑。

    那小胖子甚至不敢抬头看思和一眼,只点了点头便匆忙跑了,连一句道谢的话都没留下。

    等那慌乱的身影刚刚拐进小门,思和便三步并作两步地追了上去,很快也消失不见了。只见几个小厮面面相觑,还没搞清楚思和留下的那一句“此人必有妖”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待到思和进到小门扫视一圈之后,却哪里还有什么小胖子的踪影。去后厨四处询问,也没人见过来问路的人。

    思和正丧气间,想到此人应答如流,显然是准备好了一套说辞来应付别人的询问。答话时他的眼神躲闪,言语多有逃避,明显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。可是,他到那后院做什么呢?后院位置偏僻,来往之人甚少。莫非?他就是想在后院做什么事?